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(简称“科研所”)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,是目前唯一从事人类生殖与计划生育、优生优育、不孕不育、以及母婴健康和妇幼健康等领域科学技术研究的多学科、综合性的国家级科研院所,担负着全行业科学研究和服务指导的双重任务。1991年以来,科研所连续被确定为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,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,是教育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也是首批18家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。重点开展“避孕节育、优生优育、不孕不育”等生殖健康领域相关疾病病因、诊断、防治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,生殖健康产品的研发、评估和新技术引入推广,计划生育/生殖健康相关技术服务标准和规范的研究,以及计划生育/生殖健康公共卫生及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相关法律、法规和政策的研究等。
科研所的主要职责有:
1.围绕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,参与人口健康与安全、人口管理与家庭发展领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;
2. 开展人类生殖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;
3. 组织实施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基础与临床研究,开发、引入、拟订和评估相关适宜技术与标准;
4. 开展出生缺陷干预相关病因学与危险因素的研究,开发预防、诊断和治疗关键技术;
5. 开展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理、存储分析、研究利用,负责全国人口和生殖健康科技信息平台建设;
6. 组织开展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调查收集、整理保藏、研究开发与共享服务,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和推广应用;
7. 开展新型避孕药具、生殖保健产品和相关医用新材料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,承担计划生育药具质量检测和质量安全研究;
8. 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系统能力建设;承担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指导、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。
目前科研所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)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,以及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计划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量科研项目,以及包括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在内的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。
这些科研项目涉及领域包括:
1.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科学研究与关键技术开发;
2. 中国重要疾病基因资源的调查、收集、保护与开发利用;
3. 人口与健康数据科学研究与现代服务应用;
4. 人口与家庭健康发展研究;
5. 生物材料、干细胞治疗、基因组医学以及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等前沿交叉与高新技术研究;
6. 中医助孕与中医生殖保健研究;
7. 避孕药具的研发和质量安全研究;八是生殖健康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等。
科研所现有内设二级机构包括:生殖健康基础研究部、生殖医学临床研究部、流行病与社会医学研究中心、遗传优生研究中心、药物与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等。
田秦杰,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主任医师,教授,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,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,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师从我国妇科内分泌创始人葛秦生教授。擅长:擅长性发育异常、性早熟、月经紊乱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高泌乳素血症、不育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、处理和宫腔镜、腹腔镜手术、更年期治疗、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等。
闫婕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主治医师。擅长:孕期保健,妊娠期糖尿病。
范光升,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擅长:疾病性流产(如合并系统性红班狼疮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慢性肾炎、心脏病、癫痫等),必须终止早或中止妊娠的手术及畸形胎儿的引产、腹腔镜绝育及不孕检查等手术。